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搜索
首页 >> 文化 >>文化 >> 趣谈春联
详细内容

趣谈春联

每逢新春佳节,千家万户都在门口贴上大红醒目的春联,以此烘托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。春联,本谓对联,雅称“楹联”,俗称“对子”,别称门联、联语。在我国,民间多将楹联于农历一年里最后一日(即年三十)张贴或悬挂,并赋予其辞旧迎新的丰富内涵,故将贺新春之楹联通称为春联。春联,言简意深,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是一字一言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,通常以书法条幅形式直接题写或悬挂,粘贴在中堂、门壁、楹柱上,为社会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。作为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产物,这不仅在中国灿烂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,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也放射着奇光异彩。

微信图片_20190221093309.jpg

追溯春联的起源,大约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。早在战国时期,中原地区春节就户悬“桃符”(即门神,又称“仙木”)。桃符是在桃木板上刻制“神萘、郁垒”字样,传说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。自周代起,每逢年节,人们便在两块桃木板画上两神将的图像或题上其名,悬于大门或寝室门楣两侧,以镇邪魔,祈福纳祥。

微信图片_20190221093314.jpg

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代诗歌的发展,桃符的内容便逐步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代替,从而出现了今天称之为楹联的新形式。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般认为是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的“题桃符”。公元964年,孟昶命学士辛寅逊于桃符上题写吉祥诗句,辛题后,孟昶不为中意,遂亲自命笔,题写一联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此为后蜀之主孟昶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对联。其中“嘉”同“佳”,并巧妙嵌入“余庆”、“长春”两人名。“余庆”是指被任命为成都知府的吕余庆,“长春”则是孟昶的诞节名。孟昶所题这一门联,亦即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。

微信图片_20190221093319.jpg

又据《宋代楹联辑要》载,孟昶花园中有百花潭,孟昶的兵部尚书王瑶曾为其题下两句:“十字水中分岛屿,数重花外见楼台。”此许是最早的园林题景对联了。

到了宋代,春联这一艺术形式愈加得到推广应用,特别是在文人中间比较普遍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《元日》诗中描绘了人们张贴春联的情景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

微信图片_20190221093323.jpg

宋元时期,宫廷、宦门以及寺庙、佛门,出现了刻于木柱上的对联,后人称之为“楹联”(“楹”即柱子)。同时,最早的寿联、挽联、题赠联、行业联等也开始应运而生。到了明朝,对联得到进一步的倡导、推广和发展。据传,“春联”一词,就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创提出,并开始用大红纸来书写。公元1368年,明代建都金陵(今南京),为庆贺开国立业,号称“对联天子”的朱元璋“除夕传旨,公卿士庶门上,须加春联一副。”如是,一夜之间,张贴春联习俗由宫廷豪门推广到广大百姓之中。明太祖不仅为此下令推行,还于次日(大年初一)清早“微服出游”,漫步于大街小巷,鉴赏春联,尽致尽兴。

微信图片_20190221093328.jpg

明清以降时至今日,每遇新春佳节来临,举国上下,各行各业,无一不精心遴选,或自撰春联内容,寓春联吉祥祈祝之语以表达心声,期来年生活丰殷、幸福安康、万事和顺。春联这一文化形式,不仅成为了人们庆贺新春佳节的自发“铁律”,也不断丰富着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旨诣、文化涵蕴,成为人们备年货、迎新春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


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

微信图片_20181102093759.gif

首页
更多

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

地    址: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红川镇东槐村红川酒业

电    话:0939-3778685 3778687 0939-5935555 5923013

甘肃红川酒营销有限责任公司

地    址: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16号兰州中心38楼

电    话:0931-2867829 2867839

成县红川酒营销有限责任公司

地    址: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陇南大道宇丰大楼

电    话:0939-3201888 0939-3201889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红川酒业版权所有    Copyright@2013-2018
陇ICP备13000050号    甘公网安备62122102000315号 

seo seo